劉姥姥進大觀園出自哪本書 劉姥姥進大觀園原文
2022-08-01 天奇生活 【 字體:大 中 小 】
劉姥姥進大觀園出自《紅樓夢》這本書。《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又叫做《石頭記》,作者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劉姥姥一共進入大觀園三次,分別在書中第6回、第40回、第113回?!皠⒗牙堰M大觀園”現在常用來比喻沒有見過世面的人來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
劉姥姥進大觀園原文
次日清早起來,可喜這日天氣清朗。李紈侵晨先起,看著老婆子丫頭們掃那些落葉,并擦抹桌椅,預備茶酒器皿。只見豐兒帶了劉姥姥板兒進來,說“大奶奶倒忙的緊?!崩罴w笑道:“我說你昨兒去不成,只忙著要去。”劉姥姥笑道:“老太太留下我,叫我也熱鬧一天去。”豐兒拿了幾把大小鑰匙,說道:“我們奶奶說了,外頭的高幾恐不夠使,不如開了樓把那收著的拿下來使一天罷。
奶奶原該親自來的,因和太太說話呢,請大奶奶開了,帶著人搬罷?!崩钍媳懔钏卦平恿髓€匙,又令婆子出去把二門上的小廝叫幾個來。李氏站在大觀樓下往上看,令人上去開了綴錦閣,一張一張往下抬。小廝老婆子丫頭一齊動手,抬了二十多張下來。李紈道:“好生著,別慌慌張張鬼趕來似的,仔細碰了牙子?!庇只仡^向劉姥姥笑道:“姥姥,你也上去瞧瞧?!?/p>
劉姥姥聽說,巴不得一聲兒,便拉了板兒登梯上去。進里面,只見烏壓壓的堆著些圍屏,桌椅,大小花燈之類,雖不大認得,只見五彩炫耀,各有奇妙。念了幾聲佛,便下來了。然后鎖上門,一齊才下來。李紈道:“恐怕老太太高興,越性把舡上劃子,篙槳,遮陽幔子都搬了下來預備著。”眾人答應,復又開了,色色的搬了下來。
令小廝傳駕娘們到舡塢里撐出兩只船來。正亂著安排,只見賈母已帶了一群人進來了。李紈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興,倒進來了。我只當還沒梳頭呢,才擷了菊花要送去?!币幻嬲f,一面碧月早捧過一個大荷葉式的翡翠盤子來,里面盛著各色的折枝菊花。
賈母便揀了一朵大紅的簪于鬢上。因回頭看見了劉姥姥,忙笑道:“過來帶花兒?!币徽Z未完,鳳姐便拉過劉姥姥,笑道:“讓我打扮你?!闭f著,將一盤子花橫三豎四的插了一頭。賈母和眾人笑的了不得。劉姥姥笑道:“我這頭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兒這樣體面起來?!北娙诵Φ溃骸澳氵€不拔下來摔到他臉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個老妖精了?!?/p>
劉姥姥笑道:“我雖老了,年輕時也風流,愛個花兒粉兒的,今兒老風流才好”。
《紅樓夢》賞析
《紅樓夢》揭露了封建社會后期的種種黑暗和罪惡,及其不可克服的內在矛盾,對腐朽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和行將崩潰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讀者預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滅的命運。
《紅樓夢》創(chuàng)作背景
誕生于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當時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舉國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這時期從表面看來,好像太平無事,但骨子里各種社會矛盾正在加劇發(fā)展,整個王朝已到了盛極而衰的轉折點。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人情小說,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說作者以“大旨談情,實錄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按跡循蹤,擺脫舊套,新鮮別致,取得了非凡的藝術成就。
《紅樓夢》一書是曹雪芹破產傾家之后,在貧困之中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1736—1765)左右。
《紅樓夢》作者簡介
《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約1715到約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籍貫沈陽,生于南京,約十四歲時遷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绔、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y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于創(chuàng)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是《紅樓夢》。
猜你喜歡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 端午節(jié)祝福詩句大全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描寫芒種的古詩詞
芒種節(jié)氣古詩有哪些 芒種的古詩有哪幾首
芒種節(jié)氣詩詞 關于芒種的詩句古詩
贊美芒種的詩句 關于芒種節(jié)氣的詩句
270度是什么角 角的種類
25是質數還是合數 質數是什么
28的因數有 因數的定義
32的因數 因數和乘數是否相同嗎
33的因數 33的因數有幾個
劉姥姥進大觀園出自哪本書 劉姥姥進大觀園原文
劉姥姥進大觀園出自哪本書 劉姥姥進大觀園出自哪本書作者是誰
劉姥姥進大觀園歇后語 劉姥姥進大觀園歇后語下一句
劉姥姥進大觀園歇后語 劉姥姥進大觀園歇后語是什么
管仲出自于哪本書 管仲鮑叔牙出自哪本書
劉姥姥進大觀園主要內容 劉姥姥進大觀園主要內容概括